当前位置: 财税记账 >
现在有些单位存在这样一些人:在家里勤俭节约,能省则省,但到了单位却铺张浪费,灯长明,水常滴,电话粥常煲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一言蔽之,就是花公家的钱,自己不“肉疼”。请问有这种现象吗?你们是如何解决的?
这种情况应该是相当普遍的。就连在美国也不能避免。如何变“不肉疼”为“肉疼”?我认为一要靠思想教育,二要靠制度建设,三要靠科技创新,四要靠严格考核,五要靠奖惩兑现。
最最关键的是领导带头,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。自觉形成一种视公家如私家的观念,真正将公家的东西、公家的钱和自家的东西、自家的钱一样看待、一样珍惜。只有这样,才能堵住浪费的源头。
【上一篇:】
未取得防伪税控设备的一般纳税人能否申请代开发票
【下一篇:】
单证不齐的外贸企业如何抵扣进项税
相关资讯
税务筹划方案
- 运输企业现金流量的分类
- 什么是公司权利能力?
- 上海代办工商营业执照所需材料费用与流程
- 【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】哪些不用办理医疗器械许可证
- 汽车配件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哪些
-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期限
- 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设立必须具备的条件
- 一人公司的犯罪主体及司法认定
- 香港公司章程介绍
- 个人节税理财五种方式
最新资讯文章
- 上海工资收入型(个人所得税)税务筹划方案
- 投资收益型(分红个税)税务筹划方案
- 企业利润型(企税)税务筹划方案
- 上海贸易采购型(企税)税务筹划方案
- 上海劳务收入型(个人所得税)税务筹划方案
- 上海科技研发型(增值税)税务筹划方案
- 注册上海合伙企业,不须缴纳企业所得税,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
- 上海注册个人独资企业,带征个人所得税,财政税收返还扶持40%-50%
- 上海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
- 上海个人独资企业享受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